• 首页
  • 学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研究院领导
    • 行政服务
    • 常设机构
    • 研究院视频
  •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教师招聘
  • 学术科研
    • 科研平台
    • 学术活动
    • 科研成果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招生与录取
  • 党建工作
    • 制度文件
    • 学习专栏
  • 政策制度
    • 教学管理
    • 学生管理
    • 人事管理
    • 仪器管理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招生与录取

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发布日期:2023-11-02  作者:  浏览次数:

学科代码:081200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围绕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和传输等领域方向,开展理论原理、方法、技术、系统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长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88年,2003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按照“立足信息学科,服务三大行业”的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学科前沿热点,以及我国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及城乡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提供行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手段和方法。形成了由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专家、三秦学者以及陕西省科技新星等组成的高水平教学与研究团队。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并能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具备专业写作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车联网及其计算系统方向

该方向围绕端边云一体化协同计算系统架构、新型车路系统智能软硬件技术、车联网多源信息感知与处理等领域开展研究。依托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管理中的巨大应用需求,开展多层次异构车路计算系统架构设计与优化、新型车路系统智能软硬件协同设计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流的科学研究基地和突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0余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2)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方向

该方向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视频处理分析及理解、虚拟仿真及虚实融合技术研究、大规模3D场景感知及重构等领域开展研究。聚焦国家重大工程,依托深度神经网络等前沿理论,在基于机器视觉的交通场景分析感知、交通系统数字孪生及虚拟重建、交通安全态势分析及主动风险防控等关键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为港珠澳大桥智能检测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承担了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专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该方向围绕无线网络信息感知与信号检测、公钥密码理论与信息隐藏技术、车联网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开展研究,针对交通行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共性问题,在网络智能感知与数据挖掘、车联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信息隐藏和可信计算、交通视频编码与安全传输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承担了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4)大数据与服务计算方向

该方向围绕时空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时空特征抽取与模式挖掘、行为意图推理与决策、用户偏好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等领域开展研究。瞄准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等应用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信息服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自动驾驶、客货运输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智能信息服务平台,为高效地交通运输系统运营提供技术支撑,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3项,国家级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四、培养方式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指导方式上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发挥主导作用,负责指导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包括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并在学院统一安排下组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充分发挥学术群体作用。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因创业休学的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六、学分要求

应至少取得33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8学分和其他必修环节5学分。课程学中,公共基础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跨专业录取学生应补修信息工程学院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

七、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8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是否必修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英语(第一外语)

3.0

32

必修

考试

秋

英语(第一外语)

3.0

32

必修

考试

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

32

必修

考试

秋

(2)专业基础课(≥12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是否必修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2.0

60

必修

考试

春

数值分析

2.0

60

必修

考试

秋

科技论文写作

(信息学院)

2.0

32

必修

考查

春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全英文)

2.0

32

必修

考查

秋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思政示范)

2.0

36

必修

考查

秋

网络化测控技术

2.0

32

选修

考查

春

计算机系统形式化建模

与验证

2.0

32

选修

考查

秋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2.0

32

选修

考查

秋

机器学习

2.0

32

选修

考查

秋

高级分布式系统

2.0

32

选修

考试

秋

软件体系结构

(计算机)

2.0

32

选修

考试

秋

(3)专业选修课(≥6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核方式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2.0

36

考试

FPGA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2.0

32

考查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2.0

32

考查

车路协同系统建模与数值仿真

2.0

32

考查

车联网与车路协同技术

2.0

32

考查

数据科学与工程

2.0

32

考查

图像序列分析

2.0

32

考试

数字视频处理与分析(思政)

2.0

32

考查

数字图像处理

2.0

32

考查

计算机视觉

2.0

32

考查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2.0

36

考查

网络空间安全基础与前沿

2.0

32

考查

计算机安全与密码学

2.0

32

考试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2.0

32

考查

高级计算机网络

2.0

32

考查

计算机数学

2.0

32

考试

信号检测与估值

2.0

36

考试

软件系统与工程

2.0

32

考查

数据挖掘(全英文)

2.0

32

考查

数据科学与工程(全英文)

2.0

32

考查

基础软件与开源系统(思政,实践课)

2.0

36

考查

计算机基础课助教实践

2.0

36

考查

(4)公共选修课(≥2学分)

在全校开课范围内选修。

八、必修环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28学分)及其他环节(5学分),其他环节包括综合实践、学术交流、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研究生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前应修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课程学分;以参与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等形式完成综合实践;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并完成相应总结报告;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培养环节分别在第三、第四学期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九、学位论文及学术成果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按《长安大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长安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学术成果基本要求参见《长安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认定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上一页:网络空间安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地址 / Add: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大学本部北院教学区

  • 传真 / Fax:029-82338419

  • 电话 / Tel:029-82334949

关注我们

Follow us

  • 长大图书馆

  • 学校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友情链接--
  • 长安大学官网
  • 长安大学研究生院